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力促上市公司分红合理优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6:39:00    

上市公司分红是衡量企业质量和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分红呈现积极态势,分红规模与频次均创历史新高,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

从分红现状来看,2024年沪深两市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了现金分红,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约2.4万亿元,分红公司数和金额较2023年分别增长了11.7%和14.7%。分红策略也日益多样化,年度、季度、特别分红等多种模式并存,中期分红成为新趋势,春节前的集中分红更是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增强了投资者的获得感和信心。其中,传统成熟行业的龙头公司凭借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充裕的自由现金流,在分红方面表现突出,32家行业龙头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上市公司分红“态度”积极变化的背后,是我国资本市场监管者、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主体三方的共同成熟进步。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及一系列利好政策实施,强化了对优质公司分红的监管要求与激励力度,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分红规模与频次,提高股息率。同时,随着资本市场逐步成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所变化,对上市公司分红预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此外,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是分红积极变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形态、内部管理结构、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治理力度,上市公司分红决策日益透明、规范,并逐渐通过正向的市场反馈吸引更多企业效仿。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在规模和频次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成熟资本市场对标,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分红稳定性不足,形成持续性、系统性分红的上市公司占比仍不高,部分公司为迎合市场短期需求调整分红政策,未进行长远可持续性规划,无法满足投资者预期。二是分红比例和金额不均衡,不同行业、公司之间的分红比例及金额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公司在利润不真实、债务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仍推行高比例分红,加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三是分红监管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分红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影响投资者估值与投资决策。对上市公司异常分红行为的监管、纠正不及时,处罚力度不足,造成了一些公司滥用分红政策,有违市场公平,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分红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以优化分红政策为基础,以完善监管机制为保障,推动上市公司分红持续优化,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分红政策,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分红政策的制定原则和执行标准,鼓励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长期发展需求,制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政策,稳定投资者分红预期。简化分红程序,调整上市公司中期现金分红条件和上限要求,推动上市公司进行一年多次分红,提升分红频次。

将分红比例和金额与公司经营状况挂钩,避免“一刀切”。将公司分红与盈利情况、现金流和未分配利润相匹配,鼓励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及财务状况合理制定分红政策。比如,鼓励科创型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自身创新与长期发展;对于处于成熟期、盈利稳定的企业,则鼓励其提升分红比例与额度;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要求谨慎分红,避免因高比例分红而加剧财务压力。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关注公司长期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分红。

加强对上市公司分红政策的监管力度。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及时公开披露和说明其分红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调整情况。通过行使质询、建议、表决等股东权利,提高中小投资者在分红决策中的参与度,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内控、规范治理。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对于不分红或异常分红的公司,及时纠正,视情节轻重加大处罚力度,维护市场公平和投资者利益。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田 轩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