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呼和浩特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红色引擎”为驱动,积极担当作为,探索前行。2024年3月7日,呼和浩特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成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2024年11月5日至6日,党中央首次召开社会工作会议,为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方向。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聚焦服务群众工作,书写了首府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领,筑牢新兴领域“红色堡垒”
万通路街道水岸社区新城志愿服务队布置工作任务
党建工作是新兴领域发展的“定海神针”。市委社会工作部将党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全覆盖。通过排查摸底、信息比对等方式,查找“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批复成立5个流动党员支部,将100余名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同时,选派2225名党建指导员深入基层,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和“盲区”,使“两新”领域“两个覆盖”达到100%,筑牢了党建根基,增强了新兴领域的凝聚力。
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关键。市委社会工作部精心从各旗县区选定100名优秀社区书记、党务工作者聘为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2024年,1个支部荣获自治区级坚强堡垒模范党支部称号,2个党组织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快递员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1个案例入选全国“2024年度百个新兴领域党建创新案例”。
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党务工作者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全市“两新”领域党建工作的高度认可。
“停车、吃饭、睡觉、洗澡这些平常事,放在以前我们根本不敢想,现在有了司机之家,我们不仅有了歇脚的地方,还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真的是太方便、太好了!”经常奔波在长途运输线上的货车司机们说起“司机之家”赞不绝口,脸上写满了喜悦。
西街街道星火巷社区银龄党支部阵地——议事现场
为满足新就业群体“充充电、喝喝水、歇歇脚”的需求,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各旗县区将“红蜂驿站”“青城驿站”“司机之家”等友好场景的位置信息录入“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电子地图应用软件,极大提高了友好场景的知晓度与可达性。目前,全市共有“红蜂驿站”175个、“青城驿站”270个、“司机之家”4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累可歇脚、渴可饮水、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伤可用药、餐可优惠、闲可社交、学可支持、难可协调的“十可”暖蜂服务,已累计服务28000余人次。
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就业群体,用政策保障其合法权益,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印发《关于持续开展工会常态化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联合14部门研究出台的20项关爱服务举措;呼和浩特市快递行业党委与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全日制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比例达90.7%,切实维护了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还在持续整合医疗、司法等资源,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通过“服务直送+需求直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
走进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综治中心,门侧设置的“律兜”法律服务平台可实现在线法律咨询、业务办理和在线学法等功能,外卖骑手张强正在屏幕前与西安的律师沟通社保缴纳问题。
“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特殊性,我们引进了互联网无人律所,汇集全国法律资源,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心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大学西路街道综治中心主任杨慧龙介绍说。
创新实践,奏响基层治理“和谐乐章”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市情,从基层实际问题出发,打出了一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组合拳”,奏响了基层治理的“和谐曲”。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扣首府基层治理实际,推动党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深度融合,深化“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铁三角基层微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目前,全市已有1415个社区(村)建立了“小区党支部(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铁三角基层微治理体系,将党的工作延伸到每个角落。
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一年来,认真落实基层治理和基层减负任务,2024年,社区事务精简26.6%,村级事务精简12.5%。依托“12345”热线平台,以新城区为试点探索建立“村居吹哨,未诉先办”机制,实现“村居吹哨,多方赋能”。
来到大学西路街道四千米社区便民服务站,居委会副主任秦苗正在为陈大爷办理老年人高龄补贴的申领手续。“我于2023年考入四千米社区,目前社区有包括我在内的5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主要负责民政、文体、养老等方面的工作。社区工作说到底就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只有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解决了,才能真正做到暖民心。”秦苗对记者说。
四千米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慰问辖区居民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前沿岗哨”。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公开选聘、精准培训、头雁培养、激励担当等措施,科学规划社区工作者成长路径,连续4年统一公开招考大学生社区工作者4000名,采取“市编街用”方式引进325名基层治理领域专项人才,为推动首府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5308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达到18.2名,提前完成“十四五”期末每万名城镇居民拥有社区工作者18名的配备任务。
除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外,呼和浩特市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其优势,共谱基层治理新篇章。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风雨无阻穿梭于城市的街头巷尾、小区楼栋,在服务千家万户的同时,也积极为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市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了“小哥骑先锋”志愿服务队,发布专项志愿服务行动,已有3065名快递员主动到351个社区报到,帮助社区解决问题700余个;通过“随手拍”治理上报市容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线索3800余条,收集骑手建议420条;依托“青城新e站”小程序创新“暖蜂积分”制度,激发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有效延伸了基层治理的触角。
大学西路街道四千米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服务群众,用“志愿红”绘就幸福底色
市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自成立以来,便紧抓志愿服务、信访代办、人民建议等工作,着力构建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用实际行动温暖群众、服务民生,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围绕破解志愿服务“九龙治水、资源分散、协调不畅”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志愿服务“一盘棋”工作机制,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动的高效工作格局。
义和巷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
一方面,深化“党建+志愿”融合,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党政机关全体干部注册成为志愿者。全市58万志愿者中,党员干部志愿者达8.6万名,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队伍就在哪里”。另一方面,深化“高校+志愿”融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对接多所高校,推进“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地联动志愿服务活动。
“参与‘博博会’志愿服务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从前期的应急救援、礼仪服务、会议服务等各类培训,到会上为观展的游客做好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收获满满,深刻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2024年8月,呼和浩特市举办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市委社会工作部协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招募了140名高校青年志愿者,薛佳就是其中之一,提起这段经历,她仍难掩激动。
此外,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推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坚持扎根社区。全市5308名社区工作者引领4400余名社会工作者及第三方社会组织,协同开展专业领域社会服务,有效整合社会工作资源力量,以点滴行动汇聚磅礴能量,筑就服务群众“连心桥”。
在回民区通道街街道三顺店社区,志愿者们的身影穿梭在每一个角落。每逢节假日,他们走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打扫卫生、陪伴聊天,为老人带去温暖和关怀;在酷暑时分,为快递员、环卫工人送去凉茶和防暑用品,用实际行动提升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幸福感。
与此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两企三新”领域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企业组织的环保公益行、医疗企业的健康义诊等,拓宽了志愿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涵。
信访代办,构筑党政群“连心桥”纽带
信访代办服务是呼和浩特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为把信访“连心桥”的政治功能运用好、发挥好,呼和浩特市在市、县、乡、村四级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以全市1387个实体化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全面强化矛盾调解、普法宣传、心理疏导、信访代办等功能,努力实现问题在群众家门口得到解决。
大召社区功能室
“这个事已经困扰我们很长时间了,幸亏有你们,要不然邻里之间难免发生争吵。”一位居民拉着新城区迎新路街道幸福小区展北社区党委书记、信访代办员郭畅平的手感激地说。此前,幸福小区有居民饲养鸽子影响他人休息,郭畅平和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联合辖区派出所、城管、物业等相关单位一起开展调解工作,妥善解决了此事。
这是呼和浩特市全面推行信访代办服务、延伸工作服务范围,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群众诉求能够及时回应和处理,依托矛盾调解中心,全市所有社区均设置信访代办窗口,组建了1939人的信访代办员队伍,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
2024年,呼和浩特市累计排查矛盾问题2396件,代办事项3188件、化解3088件。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共接访2429批次13874人次;化解539批次。其中市级领导接访 105批次,322 人次,化解 91批次;旗县区总计接访2324批次13552人次,化解448批次2816人次。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关注和解决,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破浪前行风帆劲,奋楫争先正当时。2025年,在“十五五”规划谋划实施的重要节点上,呼和浩特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持续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奋力开创首府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记者 云艳芳 李海珍 实习记者 赵宇昕/文 本报记者 闫鑫/图
来源:青橙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