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赵晓丹 济南报道
“多亏了你们,房子修好了,现在可是能睡个安稳觉了!”春日的阳光洒在高新区信访接待大厅,山圈村张大姐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嘴里不住道谢。因矿区施工导致房屋开裂,村民们多次反映无果,最终通过“码上举报”提交诉求。短短15天,区纪检监察工委联动5个职能部门现场办公,不仅完成32户房屋修缮,更推动建立矿区施工影响评估机制,从根源上杜绝类似问题。
这是济南高新区践行“541”发展路径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区纪检监察工委创新构建“清淤、清障、清风”三维治理体系,全区检举控告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以制度创新之笔绘就政治生态清明画卷。
数字赋能清淤,架设民意“连心桥”
“以前跑断腿,现在点一点,真是方便!”舜华路街道的王先生通过“清风高新”微信公众号,3分钟完成物业乱收费举报。这得益于区纪检监察工委搭建的“1+5+5”远程视频立体接访平台:1个区级接访(回访)中心实时调度,5个街道分中心就地化解,5个派出纪检监察机构专线直通,推动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
平台启动以来,共开展远程视频接访78批次,群众通过“码上举报”等网络渠道反映问题占比达70%。带动2024年全区纪检监察业务内进京到省访同比下降30%,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线下通过组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宣传日活动、调研走访等形式,送政策上门,收集问题、化解矛盾,印发宣传资料,以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到社区院落、田间地头进行信访举报知识的宣传,推动7.14%的初访问题就地化解。
按照“双向移交、单项反馈”原则,区纪检监察工委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对重点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外信访举报件“当天接收、当天移送”。同时,建立综合应用预警机制。整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范围广、短时间集中反映的信访举报,及时向相关部门预警提醒,推动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让信访举报化解工作有力度更有效度。
集中整治清障,办好为民“暖心事”
“之前,我们村吃水就靠着九十年代村里的自备井,管材老化,根本不好用。幸亏纪委出手,帮着解决了我们村的吃水难题。”村民老李感慨道。

这是济南高新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在集中整治中,区纪检监察工委靠前监督,督促社会事务部等职能部门实施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项目,做好管网延伸建设、村内工程标准化改造及水表井改造等工作,全面解决村内供水管网漏损等问题。截至去年11月底,全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安全优质供水。
去年以来,区纪检监察工委以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全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持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三个责任”同向发力,建立部门问题自查清单、群众急难愁盼清单、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清单“三张清单”,用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通过信访举报、市民热线等渠道起底突出问题39个,建立《集中整治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制发工作提醒、提示函等160余人次,督促职能部门扛牢监管责任,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同时,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深化运用领导包案、片区协作、提级办理等机制严查快处,深度治理行业领域顽瘴痼疾,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22件,立案55人,处理处分162人,督促行业部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8个,健全完善制度45项,追缴资金1318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835余万元,如期完成31件民生实事。其中,将“学生餐卡尾款清退”作为中小学“校园餐”整治工作微切口,推动退还学生餐卡尾款6197.63元,惠及学生219人,督促34所学校健全规章制度、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培育廉洁清风,营造为民“好生态”

“稼轩故里的清风,吹到了公交车里!”K162路“清廉专线”上,乘客们坐着公交一路感受廉洁文化“清风拂人心”的熏陶。区纪检监察工委打造“一剧一片一名士”文化矩阵:“一剧”润人心,依托辛弃疾纪念馆,创作廉洁文化舞台剧《辛弃疾·北望》,使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在作品中交融,让家国情怀的浸润直抵人心。“一片”强警醒,拍摄专题警示教育片,将廉洁要求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名士”促传承,挖掘稼轩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打造“辛小疾”动漫形象,以“辛小疾”为主角创作山东快板《清风护航发展》,扬正气促发展。
如今,行走在高新区,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作品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迎来越来越多参观者;“纪检监察开放日”让群众走进谈话室、了解办案流程......这些创新实践,正是高新区纪检监察机关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注脚。
奋进“三次创业”新征程,济南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将持续深化“三不腐”机制建设,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让清廉之风吹拂齐鲁科创走廊,为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筑牢纪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