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4月2日,招商银行发布通告称,该行将于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后续客户可持招行银行卡,通过该行ATM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
对于调整原因,招行通告称“为给您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但并未展开解释。
4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某网点,通过该行ATM的“扫码存取款”功能分别完成了一笔扫码存款和扫码取款。
具体流程上,在点击“扫码存取款”后,ATM界面跳转至二维码,需要使用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企业APP扫码,随后输入交易密码后即可完成存取款,全过程约半分钟。据招行APP介绍,该行ATM二维码存款只能存活期,单卡每日限额3万元;而ATM二维码取款单卡每日限额2万元。
一位接近招行人士回应称,为了保护大家的账户和交易安全,顺应国内银行业整体对扫码存款业务的收紧趋势,经过谨慎评估最终决定停止扫码存款业务,这与同业保持一致。
至于“扫码取款”功能是否会调整,招行并未给出更多信息。不过记者注意到,招行ATM也提供“刷脸取款”功能,单卡每日限额3千元,相较扫码取款方式的2万元限额更低,而“人脸识别”这一环节也将提升安全性。
记者梳理信息了解到,无卡存款业务的收紧已持续了三年。近年来,许多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陆续发布公告,停止或调整无卡存取款相关服务,而招行已经是较晚停止相关服务的一家。
2022年8月,建设银行发布通告称,为提升持卡客户服务能力,前期该行在ATM自助渠道部署了二维码存款功能。但因业务调整,建行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之后可持该行银行卡、选择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开通“刷脸办”服务功能办理ATM存款业务。同年,中国银行、广发银行也停止了ATM无卡扫码存款功能。
2023年,中信银行通告称关闭存取款一体机无卡存款(二维码存款)功能。
在“无卡取款”上,据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数十家银行收紧无卡取款业务。2024年4月,工商银行暂停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服务;同年5月,交通银行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农业银行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同年7月,兴业银行停止手机银行中的ATM扫码取款服务。
而这一趋势正在传导至地区性银行。北京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头部城农商行,甚至邹平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也陆续收紧相关服务。
整体来看,银行此前的授权码预约取款、ATM扫码取款等方式,正在被“刷脸扫码”这一更安全的方式取代。
究其原因,多位银行人士和分析人士表示,这与银行的风控相关要求有关。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记者分析称,从技术层面看,扫码存款采用的身份验证安全性较低,这也是银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的重要原因;在影响方面,无卡存取款业务总体需求不高,业务量较小,调整之后影响较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