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举办,首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上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8:09: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4月4日,青松翠柏环抱中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格外庄严肃穆,“忠魂永续 信仰长歌”——2025“雨花·清明祭”特别活动在这里举行。

社会各界人士向革命烈士献花

活动围绕“燃烽·热血映山河”“传薪·薪火照来人”“长歌·信仰永不变”三个篇章,通过庄严祭扫、故事寻访、文物捐赠、后人讲述等环节,展现雨花英烈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传承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

跨越千山万水,“红星计划”让更多“红色传家宝”回家

40个小时,2106公里。

这个清明节,70岁的张本信,从家乡云南昆明出发,抵达雨花台烈士陵园,祭拜亲人。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社会各界人士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张炽烈士的事迹展墙前,张本信献上鲜花,深深鞠躬。“我的爷爷张炽,是一位建党初期就入党的共产党员。牺牲时只有35岁。”张本信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摸着他的头,告诉他“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

张炽烈士后代张本信

这些年,张本信致力于传承英烈精神。2023年10月25日,张本信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了张炽烈士的日记本、照片等10件手稿原件。活动现场,这批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张炽烈士的家书和照片原件

“这些东西在我手上很多年了,从中可以看出爷爷人生的轨迹。这些珍贵文物凝聚了革命先辈的精神,捐赠给雨花台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希望通过‘红星计划’使这批文物得到更好的保存与展示。”张本信表示。

“红星计划”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2019年发起的一项综合性革命文物史料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文物,用好用活雨花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年,为了一张照片、一份手稿,“红星计划”的工作人员四处奔波,在国内外进行“拉网式”搜索和征集。该工作得到烈士亲属和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红色传家宝”跨越千山万水“回家”。仅2024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星计划”共征集文物藏品及史料714件/套。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向张本信回赠文物复制件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磊看来,革命文物不仅仅是一件件“躺”在纪念馆的老物件,更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何让革命文物走出革命场馆,走进青年心里?一方面要保护好,另一方面更要用好。比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推出的一系列青少年读物、电子化文物就是重要尝试,有效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王磊说。

首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上岗,凝聚新生代红色力量

雨花英烈任天石出身中医世家,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弃医从戎。他英勇无畏,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老天”司令。活动现场,任天石烈士后代、小学生张天骐,携手冷少农烈士后代、大学生赵怡灵共同演绎了音诗画《血脉里的火种》,再现了任天石烈士从“救命”到“救国”的革命故事。

赵怡灵(左)与张天骐

“从小我就听爸爸妈妈讲太爷爷任天石烈士的故事,我要向太爷爷学习,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人。我也会努力把太爷爷的精神传承下去。”张天骐字字铿锵。

“冷少农烈士是我外婆的爷爷,从小我就听着他的故事长大。我的大舅公冷启中作为烈士的长孙,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英烈精神。我希望未来也能像他那样,努力把雨花英烈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赵怡灵说,去年她考入中国药科大学来到南京后,特意来雨花台祭拜英烈,并于当年年底加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

记者了解到,如今,许多英烈亲属中的年轻一代,自觉接过传承英烈精神的“接力棒”,延续着信仰与力量。

第一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聘任仪式

在活动现场举行的第一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聘任仪式上,冷少农烈士亲属赵怡灵,任天石烈士亲属张天骐,于以振烈士亲属于梓宸,孔繁蕤烈士亲属孔纯熙、潭圣哲作为代表上台受聘。赵怡灵现场发起号召,鼓励烈士亲属中的年轻一代加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播队伍。

据了解,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将以此为契机,登记年轻一代英烈亲属名录,打造新生代“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的队伍,凝聚新生代红色力量,让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代代传承。

馆校合作硕果累累,讲好青少年爱听的雨花英烈故事

“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我燃烧不灭的心,会不朽地欢欣,永远地安宁。爱我的人们哪!我早就献给祖国,请不必恸哭和伤心。”在雄壮激昂的音乐声中,“北平五烈士”——丁行、谢士炎、赵良璋、朱建国、孔繁蕤戴着手铐脚镣,齐声高唱着《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走向刑场。

话剧《暗夜飞鹰·黎明长歌》

活动现场,赵良璋母校——南京市第五中学话剧团演绎的话剧《暗夜飞鹰·黎明长歌》,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历史时空,感悟信仰力量。

音乐情景表演《如愿》

“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现场,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少先队“英雄中队”孩子们带来了音乐情景表演《如愿》,令观众深深动容。

“从小学英雄、长大当英雄”。自1955年,南京诞生全国第一支少先队“英雄中队”——“卢志英中队”以来,南京已涌现了1000余支以雨花英烈名字命名的少先队“英雄中队”。70年薪火相传,培育出了诸多优秀“接班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4月2日,南京市少先队员“清明祭英烈”活动举办。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70年间,我们持续探索将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融入少先队建设,陆续创建了13支以雨花英烈姓名命名的特色中队。‘英雄中队’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甘方诚说道。

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通过志愿服务、红色宣讲、参与课程开发等多样化形式,持续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充分汇聚教育合力,每年持续举办覆盖南京市中小学的大型实践研学教育活动,推动全市以雨花英烈姓名命名的英雄中队来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授旗仪式。我们打造了‘雨花思政’——‘信仰的种子’系列活动,累计开发45节思政课程,培育了近50名‘种子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还创新性开发了一系列‘思政+美育’的融合性课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图片除署名外由主办方供图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