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大量在上海的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看到“好大一个闪闪发光的绿色的流星”,时间大约在19时56分前后。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编辑 何羽茜(00:20)
在上海的你,昨晚见到流星了吗?
4月3日晚,大量在上海的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看到“好大一个闪闪发光的绿色的流星”,时间大约在19时56分前后。从发布的画面和信息来看,徐汇、闵行、松江、浦东、崇明等各区都有网友目击,醒目的蓝绿色流星在空中拖出一道长长的尾巴。
大家看到的流星是怎样形成的?常见吗?为什么是蓝绿色?4月4日上午,我们和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聊了聊。

大量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看到流星。 网络截图
澎湃新闻:大家看到的流星是什么?
施韡:我们把它叫做“火流星”,主要就是指亮度比较亮的流星,在天文里面也有人把它定义成亮度比负三等(星等越小越亮)更亮的流星,负三等的亮度大概超过我们一般认为的天上最亮的星,比如木星、金星。国外的网友也会把它叫作Fireball,就是火球。这颗火流星因为亮度比较亮,而且出现的时间也刚刚好,被很多人都看到了。
澎湃新闻:这样的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施韡:在太空当中,我们把一些没有特别固定的轨道,随便流浪的物质统称为流星体。它可能是一个小的碎片,或者小的石头。这些流星体闯入大气之后,通过摩擦压缩空气,然后产生燃烧发光的现象,就形成流星。这颗流星估计本来是一个比较小的流星体,尺寸大概在几厘米。如果说是小行星这样尺寸较大的天体进入大气,那产生的亮度还要更亮,如果直径达到一两米,就会亮如白昼。

小红书账号“仰望星空”记录下的火流星划过天空
澎湃新闻:流星为什么会是蓝绿色?
施韡:颜色可能和流星体当中化学的成分相关,也跟空气相关。流星划过天空时压缩空气产生高温,流星体中的某些元素燃烧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有点像化学中的焰色反应。颜色也有可能来自大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受激发。一般来讲,流星的颜色还是以白色为主,绿色、黄色也算比较常见。流星中的绿色往往是由空气中的氧原子激发产生,不是流星本身的颜色。
澎湃新闻:这样的“火流星”常见吗?它和流星雨有什么不同?
施韡:这种流星我们称为“偶发流星”,是偶然发生的,而流星雨是一段时间当中流星会有集中出现的情况。对于偶发流星来说,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它也没有规律,一般也找不到它的来源。
实际上偶发流星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如果每天晚上都在郊区守着看的话,一晚上可能就可以见到十几二十颗。只不过因为要很亮才能被看到,所以我们在城市看到的概率比较低。像这一颗确实亮度大大超过了一般的流星,不算很常见,可能一年里面会有十来颗,所以大家还是比较幸运。如果是能够留下陨石的“大火球”,概率就更低,可能几年遇到一次,甚至有的地方几十年也没有记录到过。
澎湃新闻:流星的亮度一般在什么级别?
施韡:很难讲,以流星雨为例,不同的流星雨亮度差别很大,有的流星雨总体的亮度就是偏暗,大概在两等、三等左右,肉眼勉强能够看见,需要在很暗的环境下,上海的话比如崇明才有可能看得到。
当然,某个流星雨中流星的亮度分布也是很广泛的,暗的亮的都有,并不会集中在几个亮度上,而是有一个比例关系。像双子座流星雨,就是以亮流星的比例高而著称。不同的流星雨特点不一样,在速度、亮度、颜色、数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这和它的母体、空间轨道、相对地球的位置关系都相关。
澎湃新闻:大家拍到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流星经历了几次类似于“爆闪”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施韡:这是因为本身流星体的重心、密度不均匀,所以它在大气当中可能会发生翻滚,压缩空气燃烧之后受热程度不均匀,就会产生爆炸或者碎片掉落,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产生所谓的“爆闪”,如果在燃烧过程中有一块碎片发生爆炸,可能就会形成更剧烈一些的“空爆”。当然这颗流星应该不会造成陨石掉落,因为尺寸不够大,会全部烧尽。
澎湃新闻:这样一颗流星,它的可见范围大概会是多广?
施韡:要说整个江浙沪,范围可能有点大,通常以流星为中心半径60~80公里范围内有可能观测到。当然,这也要具体看流星产生的空间高度,以及它是以怎样的角度进入到大气,它的燃烧程度到底有多大,都会影响可见范围。
澎湃新闻:最近在上海,还有什么值得大家关注的天象吗?
施韡:这个月在4月22日,预计有天琴座流星雨,也是比较传统的流星雨,很受大家欢迎。它的总体数量不多,一小时可能能看到十颗左右,但是亮流星的比例还是不少的。如果要观测的话,要去崇明这样稍微偏远一点的郊区,主要是在海边。除此以外,这个月的天象还有本年度最小满月、水土金的三星会聚等等。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