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
2025年3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其中
深圳报告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发病1例,死亡1例
因为误食毒蘑菇
导致食物中毒
珠海报告的一起
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发病1例,死亡1例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
2025年3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2025年3月(3月1日零时至3月31日24时),我省共报告2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较大级别,共发病2例,死亡2例。分别为:深圳市龙岗区报告的一起误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珠海市斗门区报告的一起食用蟾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5年4月15日
当前,随着降雨增多
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
然而,美丽的外表下却暗藏杀机
此前
深圳曾有多人因误食这种蘑菇中毒
1
深圳市民误食白毒伞进ICU
最终死亡
2022年2月龙岗区某市民在野外采摘了10朵白毒伞,回到家里做了一锅蘑菇汤与家人一起食用,大约6小时以后,两人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经治疗一人病情稳定,另一人病情较重,最终死亡。
2
误食致命鹅膏“白毒伞”
一家3口进了ICU
2020年3月某天,盐田一家5口爬了趟梧桐山。两位老人家在路边休息时,发现了一片白色蘑菇,高高兴兴地摘了一堆回家煮汤。
10小时后,两位老人和女儿都开始恶心、上吐下泻,被送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诊断,毒蘑菇已经对他们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3人全都得进ICU。
而他们吃的正是致命鹅膏“白毒伞”。赶来照顾3人的女婿无奈地说:“医生说了,三个人的治疗,可能要准备百把万。实在不行就卖房吧。”
误食毒蘑菇请立即就医
据悉,深圳市常见的致命毒蘑菇主要为致命鹅膏菌,又称白毒伞。它号称毒蘑菇界的“头号杀手”。
它最大的特征就是——
头上戴帽(菌盖)
腰间系裙(菌环)
脚上穿靴(菌托)
图源:深圳龙岗疾控
别看它长得小巧可爱,实际上它毒性极强!一个中等大小的白毒伞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误食死亡率可达75%。幸存的即使痊愈,肝肾损害也不可逆。
今年3月,龙岗区疾控中心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龙岗区银湖山发现了白毒伞。根据往年调查结果,在梧桐山、凤凰山、碧岭、宝龙等地方也都出现过它的身影。
到目前为止,白毒伞在深圳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误食致命鹅膏菌中毒后通常会经历潜伏期、胃肠炎期、内脏损害期。
- 潜伏期间,毒素不会立即发作,患者通常会在6—12小时内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的潜伏期甚至长达24小时。正因如此,这个阶段非常容易被忽视,导致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 潜伏期结束后,患者进入急性胃肠炎阶段,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可能带血)的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头晕、乏力、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此阶段常被误认为普通食物中毒,若未及时就医,病情将迅速恶化。
- 进入内脏损害期时,胃肠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看似康复,实际毒素正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并随循环系统攻击肝、肾等器官。这个阶段是病情转折点,极易因误判导致治疗延误。毒素全面侵袭脏器,会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脏损害表现为黄疸,即皮肤和巩膜发黄,以及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急剧升高。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接受肝移植。肾脏损害的迹象包括血尿、蛋白尿、少尿或无尿,严重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皮肤瘀斑、黏膜出血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神经系统症状可能表现为抽搐、昏迷、意识模糊,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或呼吸衰竭。心血管损害可能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甚至心力衰竭。
除了白毒伞
这3种毒蘑菇在深圳最常见
1
假褐云斑鹅膏
在坪山碧岭发现有大量假褐云斑鹅膏,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可能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
粉孢牛肝菌
在凤凰山、碧岭、梧桐山都有发现,中毒后有消化道反应、有些会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3
丝盖伞
在梧桐山登山路边发现,含有神经精神型毒素,中毒后瞳孔缩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
在华南地区
最常见的毒蘑菇还有这些
我国蘑菇种类繁多,超过3.6万种。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但毒蘑菇也达48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极难分辨。而普通人也很难从外观上判别一种蘑菇是否有毒。人们常常认为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此种鉴别方法不可靠。
譬如,外表鲜艳漂亮的橙盖鹅膏是著名的食用菌,而通体雪白的鹅膏菌却是致命的“白毒伞”。
橙盖鹅膏属于食用菌。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提示,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而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也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
一旦误食,如何处理?
目前对于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所以,大家一旦误食毒蘑菇中毒,别傻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把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安排上,尽早排出毒素,对症治疗!
那么在发现自己误食毒蘑菇时
我们可以马上做些什么呢?
01 立即呼叫救护车
万一误食毒蘑菇,立即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车时,有条件的可加盖毛毯保温。
02 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在这里强调下,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也不能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03 送医院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04 保留毒蘑菇样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便有需要时交给医生查明中毒原因。
如何避免毒蘑菇中毒
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到以下“三不”——
- 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山林、路边的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 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 不食用,为避免引发食源性疾病,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旅游时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集采购、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蘑菇,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没有混入有毒蘑菇。
蟾蜍有毒素
不能随便吃
蟾蜍皮肤及腺体中含有多类有毒物质,包括蟾蜍毒素、肾上腺素类似物等,这些成分可直接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人因误食、过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发毒性反应,中毒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直接接触蟾蜍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红疹、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毒液进入眼睛,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3月,珠海疾控曾发提醒,蟾蜍体内含有多种毒素,擅自食用后极易导致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 蟾蜍毒素毒性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 如不慎误食蟾蜍,应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转发出去
提醒更多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转自: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