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盏路灯照亮乡间小路,一座座公厕改善人居环境,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近年来,旬阳市铜钱关镇人大主席团通过推进“三位一体”工作模式,镇人大在代表履职、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充电蓄能强根基,锻造履职 “先锋队”
“以前总怕履职时说不到点子上,现在通过系统培训,心里有底多了!” 镇人大代表叶飞参加专题培训后深有感触。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镇人大年初便制定详细培训方,将《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作为 “必修课”,组织代表走进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开展实践教学。同时,依托 “代表驿站”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学习矩阵,线上推送学习资料,线下开展集中研讨,让代表们在代表履职上从“本领恐慌”成功过渡到“胸有成竹”。
扎根一线听民声,架起党群 “连心桥”
“以前村里黑灯瞎火,晚上出门都得打着手电筒,现在路灯亮了,大家晚上散步、串门方便多了!” 谈及镇里的变化,村民王大爷竖起大拇指。这背后,离不开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镇人大代表屈孝本在走访选民时,了解到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随即提交 “关于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迅速行动,推动新建及改造5座公厕、安装160盏路灯、建设10座垃圾分类收集站,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不仅如此,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定期接待选民、组织视察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村组一线,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履职清单。同时,强化监督“利剑”作用,开展 4 次视察、1 次执法检查,对发现问题建立 “问题清单 + 责任清单 + 整改清单”,全程跟踪督办,还为每位代表建立履职档案,以制度规范履职行为。过去一年,58 件代表意见建议全部办结,办结率 100%,满意率达 98.3%,切实做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机制创新激活力,跑出发展 “加速度”
在乡村振兴 “一日捐” 活动中,70名人大代表踊跃捐款5万多元;人大代表屈政策多方协调,成功引进 30 万元园区建设项目;镇人大代表联合多部门,帮助群众追回 4498 元养老金……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镇人大创新推出的一系列工作机制。
坚持 “党委决策” 领导机制,镇人大主席团当好党委决策部署的“执行者”和群众意愿的 “传递者”,确保党的意图转化为群众行动;创新 “代表驿站” 服务机制,线下实体驿站里,代表们领办产业、解决发展难题,线上网络驿站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听民声、解民困,已累计接待群众 390 人次;推行 “部门联动” 工作机制,将13名旬阳市代表、61名镇代表按专长分类,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同推进重点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下一步,铜钱关镇人大将持续贯彻落实各级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化 “三位一体” 工作模式,坚持规划早、发动早、启动早、效果好的原则,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成为项目的‘出题人’‘阅卷人’,奋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群众幸福生活与镇域发展注入更多动能。(通讯员:吴瑜)
编辑:侯宜均
责编:志 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