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第二届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举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0:40: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杨桂青 通讯员 袁帅)4月12—13日,第二届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办。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自主知识体系与原创性教材建设”,由课程教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宋凌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旭凤,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孙杰远,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洛忠等出席研讨会并致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慧生、课程教材研究所曾天山研究员等专家做主旨报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200名专家代表与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强调构建以各学科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干的自主知识体系,强调深入总结新时代伟大实践,推出“中国系列”原创教材,打造自主性教材体系。本次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自主知识体系与原创性教材建设,积极关注理论前沿、实践前沿、技术前沿,强化历史思维和实践思维,立足新时代伟大变革,坚持“两个结合”,立足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总结中国教育实践经验,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需求,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生命力的知识体系,同时积极探讨如何借助学科交叉融合的力量,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策略,共同谋划构建兼具“中国话语特色”与“国际表达能力”叙事体系的发展新方向,力求在全球教育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中国声音。

与会专家对教育学的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体系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立德树人新格局对课程与教学论提出的新挑战、新机遇,对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论述,重点就原创性教材建设的历史背景、时代意义和价值取向等进行深入探讨。

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坚持“大教材观”,深入探讨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和原创性教材建设的辩证关系,深入研究课程、教学、教材的融合发展,凝聚了共识,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合力,提出了重大理论命题、研究与发展思路,助力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加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原创性教材建设。

作者:杨桂青 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