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今日沅陵|​“三共”模式引领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1:05:00    

“三共”模式引领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李周颖 瞿云 欧文琪 张贝

清晨的阳光洒满沅陵古城,龙兴讲寺的青砖黛瓦间,一群银发老人正用方言讲述着原四十七军湘西剿匪的红色故事;老街村口的“爱心超市”里,村民们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笑声中透着满足……这是沅陵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日常活动的一幕,也是新时代文明风吹拂城乡的生动缩影。

近两年来,沅陵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扣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民生需求,积极探索品牌共生、活动共情、校友共荣的“三共”模式,打造文明实践“基金池”、优化文明实践“项目库”、激活文明实践“动力源”,构建“全民阅读润心、实践活动聚力、教育反哺铸魂”三位一体的文明实践新格局,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源,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品牌共生:文明实践与项目动作同频共振

“大家好!我是乐朴乐读红色乐读社的早安志愿者闲云野鹤……”熹微晨光中,沅陵这座千年古城在第283期《城南旧事》的诵读声中,在书页翻动的韵律中苏醒。

走进乐朴乐读公益中心,书声琅琅,全场分为若干个读书场景,采取剧本围读的方式来诵读经典,人人沉醉其中。如今在沅陵,一场全民阅读的浪潮正悄然兴起,九座公益阅读空间宛若明珠缀连城乡经纬,上万册书籍跋涉千里点亮山乡心灯,三十余个阅读社群如雨后春笋破土。

“倾力打造‘中华书山’文旅新IP,赓续中华书山千年文脉,擦亮‘全民阅读 书香沅陵’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品牌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县文明办主任吕珍飞介绍,该县引入品牌共生理念,开辟了“政府搭台—企业认领—公益运营”的新路径,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会、讲书人大赛、沅陵诗词大赛等文明实践活动,全民阅读的浪潮全面兴起。

据了解,“文化品牌”效应吸引县新华书店捐赠20万元、沅陵籍企业家董海平捐资300万元成立乐朴乐读公益中心,创新打造“阅读领军者培育计划”;通过弘扬“阳明心学”传统文化,吸引沅陵籍企业家唐方平捐资300万,在沅梦基金会推设立“悦读经典”国学公益项目,对全县师生免费开展国学教育,实现文化品牌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与此同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项目信息库,集中统筹发布项目信息,志愿服务队、公益团队、阅读社、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投标竞标、承接运营,整合调动各类民间资源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实践,不断扩大“朋友圈”,打造“强磁场”,有效降低社会动员成本。2023年以来,该县仅用80万元财政资金累计撬动社会资金2400万元,激活了沅陵文明实践发展壮大的“一池春水”。

活动共情:文明风尚与公益情怀双向奔赴

在沅陵,一场关于文明风尚与公益情怀的“双向奔赴”正在悄然上演。当地政府以群众活动为“引爆点”,通过公共资源的复合化利用,实现了从“资源堆砌”到“场景赋能”的价值跃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体育赛事已跃升为文明创建的鲜活载体。这场文明新风的培育工程背后,是一场多方合奏的乡村振兴交响曲——沅陵县委、县政府以政策为引领,中远海运集团彰显央企担当率先垂范,七甲坪、马底驿等乡镇商会群策群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参与,让“乡村篮球联赛”“中小学生足球赛”“中国传统龙舟赛”三大品牌赛事在辰州大地破土而出。

2024年5月,沅陵县七甲坪镇2024年第二届“苏木绰”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来自湘鄂黔三省的30支参赛队伍展开角逐。这场赛事不仅点燃了全民健身热情,更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消费达70万元,实现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

此外,马底驿乡的篮球联赛创新性地融入土家摆手舞等非遗元素,让传统与现代在赛场上交相辉映。通过“赛事积分制”和“文明观赛公约”等创新举措,2024年全县已建成乡村篮球场485个,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超5000人次,体育精神与文明乡风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

走进凉水井镇百合村的数字化农家书屋,村民们正在书屋里翻阅农业技术书籍,隔壁活动室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里不仅能看书读报,还能学技术、看表演,让我们这些‘泥腿子'也赶了回时髦。”百合村村民吕珍西感慨道。

田家坨社区和张家坪村的“日间照料中心”,中华书山脚下的二酉书阁,通过“一室多用”的模式,成为服务“一老一小”的重要阵地,真正实现了“小空间”发挥“大作用”。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更要让精神富起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周浏军表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看得见的改变正在发生,看不见的精神正在生长,沅陵经验正为乡村振兴提供着可借鉴的生动样本。

校友共荣:资源互通与价值共创筑梦同行

在教育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下,沅陵县创新探索“校友共荣”模式,以“情感共鸣”为桥梁、“价值共创”为引擎,通过“雁归工程”“筑梦计划”两大载体,将分散的校友资源转化为系统化教育赋能体系,实现从“个体反哺”到“生态共荣”的跃升。

以“雁归工程”为支点,打造资源转化生态闭环。依托“乡情资源数据库”,精准对接企业家、行业精英与家乡需求,将校友乡愁记忆转化为实际资源。

2023年,张家坪校友基金会开创全市首个乡镇教育专项基金,构建“设施改善+师资提升+学生成长”三维反哺体系。数据显示,该模式联动七甲坪、肖家桥等地校友募集资金650万元,带动1.5万群众参与公益,惠及5200余名乡村师生,使3个片区高中录取率提升超20%,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展现校友资源与教育振兴深度融合的成效。

以“筑梦计划”为枢纽,搭建人才培育立体网络。通过公益成长导师制实施“星火工程”,124名教育领域校友组成“智囊团”,构建“校友导师—青年创客—在校学生”三级传帮带体系,形成“经验传导—实践孵化—价值反哺”的良性生态。

依托“弘慧俱乐部陪伴计划”,校友导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围绕新课程改革、STEM教育等主题开展“浸入式”教学培训,累计为1200名乡村教师提供教研支持。“暑期支教2.0”项目联动校友企业开发“非遗工坊+生态农创”课程,让全县52所乡村学校1.5万名学生获得跨学科实践机会,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与学生素质提升。

“以群众需求为墨,以‘品牌共生、活动共情、校友共荣’的‘三共’模式为笔,将文化基因、乡土情怀与时代精神熔铸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沅陵样本’。”沅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仕娟如是说。从文化品牌的价值共振到公共空间的情感共鸣,从校友资源的生态共荣到城乡文明的深度共情,沅陵正以“三共”模式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时代答卷。

当数字化阅读空间照亮山乡夜晚,当篮球赛场响起文明助威声浪,当校友基金浇灌出教育新苗,沅陵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为县域教育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传统龙舟赛

村级篮球赛

老街村爱心超市

七甲坪马拉松赛

全民阅读

新华书店一角

沅陵传统龙舟赛开幕式(邓浩然 摄)

张家坪教育助学表彰

志愿者合影

少儿足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