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周芳
4月1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以智慧心”学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举行,专家学者围绕学科融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和转换,会导致学生沉迷网络。”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邓沁泉在致辞中表示,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合理调整网络依赖?需要家校协同,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融合教育典型经验交流环节,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徐龙海分享了“小学生挑战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他介绍,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未知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和推理,逐步构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并且培养他们无惧困难的勇气,克服对未知恐惧的心理障碍。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教师康翼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学生从体验困难到抗压测试,再到获得成就的心理过程。他举例称,家庭生活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家里水管堵塞出现漏水,妈妈着急,爸爸四处找人,此时,孩子主动表示想参与进来共同解决问题,不妨大胆让孩子尝试。“这背后,是从学校教师告诉学生学以致用,到学生发现‘我真的很有用’,再到学生参与家庭活动的全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家庭观。孩子也会更加热爱生活,更愿意尝试主动去解决问题。”康翼虎说,这也是关于物理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探索。

会议现场。记者 李周芳 摄
两江育才中学校长钱泽仪以《跨界赋能 育心启“志”—构建学科协同育人新生态》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物理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探寻物理规律与心理成长的共同结构。当学生意识到物理定律不仅仅是用于解题的工具,更是理解自我、应对生活的“钥匙”时,物理的学习就有温度了。
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伟健则带来了《学科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随后,参会人员还对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基地进行了参观。
两江育才中学校党委书记杨赟表示,此次活动为川渝两地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分享实践经验,让学科融合的“创新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治愈力”能更好地托举孩子们健康的未来。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教育学会义务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主办,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