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4月8日,汉威科技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汉威科技董事长任红军、总经理李志刚、独立董事李山、董事会秘书肖锋、财务负责人关凤艳出席。
受到部分业务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研发投入增加、战略布局未能实现有效业绩产出等多重因素影响,汉威科技2024年度业绩承压。
汉威科技表示,公司所处传感器、仪器仪表及物联网行业发展仍稳中向好,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推进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关税增加影响较小,年内车载传感器将持续放量
近日,美国加征关税备受关注,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回应影响。
本次业绩说明会期间,对于关税增加对企业的影响,任红军表示,目前关税增加对汉威科技影响较小,基于产品竞争力,公司出口业务将会快速增长。
汉威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收入约1.3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约6%,其中安全仪表成功打入巴西、印度等海外市场,迈入全球能源生态圈,新型冷媒检测传感器走向国际市场。
任红军表示,新的一年,公司将积极推进海外市场深入布局,扩大海外市场业绩贡献。
关于车载传感器,任红军表示,公司车用传感器业务进展顺利,目前获得多家主机厂定点,增速较高,2025年会持续放量。
关于锂电池热失控监控设备,任红军说,目前已有批量订单,业务持续推进中。而在2024年,其锂电池热失控检测设备通过头部车企技术验收。
关于激光传感器发展情况,肖锋表示,公司已成功搭建蝶形激光器和TO激光器封测产线,实现激光器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生产能力,产品涵盖气体检测、光谱检测、光纤传感、激光雷达、测风雷达等领域。目前部分产品已批量生产。
柔性传感器产能饱和,正进行积极扩产
汉威科技柔性传感器的进展,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方面。
业绩说明会期间,任红军现场介绍称,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研究、产业化柔性传感器十余年,解决了一系列材料、工艺、应用的技术问题,产品技术、成熟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已获得国内外多家客户认可和批量采购。
据介绍,作为汉威科技四大技术平台和产业核心能力之一,柔性传感器具有重要位置,该业务目前已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贡献,未来具有广阔空间。
今年春节期间,苏州能斯达高管仍在忙于拓展海外业务,引起投资者关注。
肖锋表示,目前海外走访订单情况尚不便于具体披露。肖锋同时提到,苏州能斯达去年产能较为饱和,今年正在积极进行扩产,且目前增设的两条生产线为一期项目,未来根据实际需求对产线、产能进行调整。
关于弹性传感器,任红军表示,公司柔弹性传感器已有小批量出货。
电子皮肤已有小批订单,力敏应变片正适配多家机器人厂家
近年来,汉威科技加速布局具身智能,其中电子皮肤已获机器人厂家小批订单,核心力敏应变片也在适配多家机器人厂家。
“公司电子皮肤有压阻、压电、电容、磁、液体金属等多种技术路线,可适用身体不同部位、不同功能场景。”李志刚提到,公司目前已经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下游应用情况处于早期,机器人行业以试样、小批为主,且在医疗健康、可穿戴和车用领域已有一定批量。
李志刚说,关于电子皮肤,目前公司仍需在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方面加强开发,以更好地适配用户需求。
关于六维力传感器,任红军表示,在核心力敏应变片方面,公司有多年研发经验积累,也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工程队伍,对于传感器机械解耦、数字解耦有独到的理解和技术,目前在和多家机器人厂家合作,适配细分场景的应用。
关于应变片,李志刚提到,目前公司的应变片是基于硅加工的应变片,既供应企业设计、生产六维力传感器,也供应给客户使用。
在IMU(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方面,任红军表示,公司IMU有多年研发、生产历史,以前主要在特殊场所使用,产品成熟度较高,在可靠性、精确度方面有优势,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机器人要求。
谈及未来发展,任红军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重点聚焦先进传感器,注重培育孵化到投资并购,推动做大做强传感器业务。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