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硬核!武汉多家医院携医疗“黑科技”亮相健博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15:00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郑晶晶 晏雯 廖仕祺

4月5日至10日,2025年(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以下简称健博会)在武汉举行,本届健博会以“AI赋能 健康生活”为主题。

会思考的智慧手术室、能远程的手术机器人……4月8日,多家武汉三甲医院携医疗界的“黑科技”亮相健博会,一系列AI新技术让医疗更智能、更温暖,让百姓切实享受科技红利,此外,还有仿生多器官芯片、智能颅形诊断与矫正系统等新一代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健博会,让人们亲身感受到医工融合为数智健康带来的全新变革。

AI助手可辅助医生精准手术

“这个‘便携式床旁磁共振成像诊断系统’,在患者床边就能快速获取高清影像资料,并通过AI算法智能分析影像数据。”4月8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展区,该院院长程帆正在向参观者介绍医院自主研发的一款“便携式床旁磁共振成像诊断系统”。在医工交叉融合理念指引下,程帆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了将先进磁共振成像技术小型化、便捷化的设备,能帮助医生及时、精准判断病情,尤其适用于危重症及行动不便患者,为患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程帆院长向参观者介绍“便携式床旁磁共振成像诊断系统”

当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红刚教授团队自主研发、领跑全球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辅助诊疗系统——“内镜精灵”,携新成员“晓图精灵”一同亮相。作为内镜医师的“第三只眼”,“内镜精灵”自研发成功以来,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成功推广,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凭借出色性能协助医生发现大量早癌及癌前病变。

据介绍,“内镜精灵”系列新成员——“晓图精灵”,可依托先进的AI图像识别技术,快速、精准地处理X光片、CT扫描图像、核磁共振影像等各类复杂医学影像,助力医生更高效做出准确诊断,极大缩短诊断时间,大幅提高诊断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为医疗诊断流程优化注入新动力。

作为湖北省首家数智化转型试点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以AI赋能数智医疗为特色,亮相智慧医疗展区。展馆内,消毒机器人来回穿梭,各类智能应用科技感十足。现场展示了新一代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银灰色机械臂的末端设有消融针,可辅助医生从皮肤到病灶实现精准、高效、安全的手术穿刺。

AI赋能的经皮穿刺机器人吸引不少市民观展

展馆内一系列AI智能应用,刷新健康服务体验

2024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在湖北省率先将全球首个获批的胸肺、肝胆、泌尿等三类智能手术规划系统运用于外科手术,AI智能导航下,外科医生如有“最强大脑”,可术前3D“预演手术”,术中精准“打击”病灶。

穿上“外骨骼机器人”搬重物很“丝滑”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光谷院区(光谷人民医院)展区,连接多个智能设备的电子屏幕、形似“背包”的可穿戴机器人、科技感十足的“手推车”等设备,引来了不少市民的驻足观看体验。

电驱型腰部外骨骼机器人

参观者体验智慧手术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好厉害,背上它,感觉自己成了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现场,市民杨先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上电驱型腰部外骨骼机器人,感受了一把在机器人助力下搬运重物的“丝滑”,连声赞叹它的神奇。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重物搬运的大幅度高频次弯腰以及短途转运环节,旨在减轻救援人员体能负担,可降低超过60%的体能负荷。

据介绍,现场展示的电子屏幕,是搭载了远程会诊系统的5G医联网智慧屏,可实现实时一键会诊,医务人员和院内专家随时进行语音及视频沟通,实现双向音视频远程会诊,这些高科技装备全部可服务于紧急医学救援,这也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光谷院区打造院前急救“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作为全省紧急医学救援领域唯一一支“国家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针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十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了统一的国际化院前急救体系。届时,将搭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光谷院区(光谷人民医院)与十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一体化培训社区医务人员、管理救护车,开通空中救援,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无缝实现院前急救“一张网”。

芯片上“种”出迷你器官模型

提到“芯片”,人们通常会想到电脑或手机中使用的微小电子元件,武汉市第一医院展示的“仿生多器官芯片”刷新了大众的认知。

据了解,这项技术由武汉市第一医院陈柳青教授、杜坤博士团队研发。“各类机构无论是开展疾病研究,还是进行药物研发,往往受制于传统的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耗时长、成本高,且无法直观模拟人体内的真实复杂环境,而我们研发的仿生多器官芯片有望攻克这一难题。”陈柳青教授介绍。

武汉市第一医院专家展示自研的“皮肤-肝脏联合器官芯片”

陈柳青表示,仿生多器官芯片基于软光刻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通过模拟人体器官微环境,可以在体外构建出具有生理功能、更加接近真实人体的微型器官系统。“简单说来,就像在芯片上‘种’出迷你器官模型,类似一个‘缩小的人体实验室’,为疾病研究、药物研发等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实验平台。”

据了解,目前该研究团队已在芯片上集成了血管、皮肤、肝、肠、肾等多种“微缩版”人体器官,每个微器官都拥有独特的细胞类型和微环境,能够模拟人体内血液循环、细胞间相互作用等的复杂生理和病理过程。该团队已成功构建了特应性皮炎、皮肤瘢痕、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20余种疾病模型,在全国3家科研机构进行了试用。

此外,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有望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为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DeepSeek可指导患者挂号问诊

展会现场,AI技术的触角延伸至医疗各个方面。在本届健博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武大仁医DeepSeek”医疗智能体也闪亮登场。“看病不知道挂哪个科室、看不懂检查报告、医生问诊时间短”等患者经常遇到的就诊问题,都将有新解法,此外,服务医患的智能预问诊、门诊智能导诊、病历智能书写、病情和药物咨询等功能已经上线。另外,“武大仁医DeepSeek”医疗智能体已融入智能管理医学知识库,对科研数据进行智能化治理,从而辅助科研教学和临床决策,彰显了大模型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价值。

“AI真实运用在我们看病中,与我们息息相关。以往总觉得这些高科技离日常看病很遥远,如今在这展会上,切实看到它们能改变就医体验,真的太震撼了。”当天,参观者沈女士认真了解了各项设备后,发出感慨。

一家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这些AI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精准医疗”“便捷就医”将为更多人带来高效、安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AI辅助下,病理诊断服务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