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架起“连心桥” 办好“暖心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8:24:00    

每周二的清晨,潞城区南华社区嘉园小区的居民总能看到一群“红马甲”穿梭在各个楼宇中。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走进小区,带着笔记本记录居民的需求。这个称为“周二巡访日”的创新机制,将基层治理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从问题积压到现场解决,一条连接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的双向通道正在形成。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好几趟,现在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来问我们有什么困难。”5号楼的张阿姨高兴地说。就在上周,她反映的楼前堆放杂物问题,半小时内就得到了解决。这一转变源于南华社区党委推行的“四呼四应工作法”。在每周二的巡访中,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与居民交流,针对楼道清洁、停车位紧张、管道老化等问题逐一登记,有的诉求当场解决。

对于无法立即处理的复杂问题,社区迅速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成立专项调解专班,确保责任不推诿、进度可视化。这种将“接诉即办”升级为“未诉先办”的基层治理探索,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诠释。

4月15日巡访日当天,社区志愿者王芳发现80岁的刘奶奶家灯泡坏了,当即联系物业更换,还主动包揽了为刘奶奶代买药品的“跑腿”业务。这种“即呼即应”的敏捷响应,让社区工作既有制度刚性,又有人情暖意。

面对管道老化、停车难等老问题,南华社区的工作人员搭建起多元共治平台,在住建部门、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与的现场办公会上,管道改造方案获得90%居民签字支持;通过重新规划绿化带新增的12个车位,由居民自治小组管理分配。“过去各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在专班盯办、居民监督,进度明显加快。”居民王大爷说。这种创新治理实践,折射出基层治理从管理到治理的深层转型。

自周二巡访日机制执行以来,南华社区居民们的意见少了,议事声音渐强。正如居民代表老周所说:“干部多跑腿,群众少堵心,生活更美好。”(杨亚娟)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