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比谁出拳更重,而是比谁更能抗住重击。”一位橡塑行业资深人士曾以拳击比喻当下市场环境,精准点出了全球经济波动、供需失衡及对行业的深刻冲击。为期四天的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于4月18日在深圳圆满落幕,这场全球瞩目的橡塑盛会以“变革·协作·共塑可持续”为主题,不仅展示了全产业链的最新成果,还通过聚焦低空经济与新材料赛道,为行业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本届展会汇聚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多家展商,覆盖38万平方米展区,吸引超28万观众,其中海外观众逾7万名。汽车、新能源、医疗、包装、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贯穿始终,循环经济、数字化生产、创新材料及“高端科技 中国制造”成为热议焦点。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橡塑行业如何展会为橡塑材料如何在低空经济与新材料赛道中实现突破,以及为行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提供了启发。

低空经济:橡塑材料的“轻量化革命”
低空经济被誉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中国市场有望占据半壁江山。从无人机物流到飞行汽车,从农业植保到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经济对材料提出了严苛要求: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高精度加工。橡塑材料以其独特优势,正成为这一赛道的核心支撑。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高性能材料在展会上备受瞩目。CFRP制成的无人机机架重量仅为铝合金的1/3,显著降低能耗并提升飞行性能;PEEK因耐高温和优异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专业无人机的轴承和传动部件;PC制成的飞行器窗口则以92%透光率和高抗冲击性,满足飞行汽车对安全与美观的双重需求。

“CHINAPLAS 2025不仅是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洞察未来的窗口。”伊之密橡胶机事业部总经理王诗海在展会期间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为全球橡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伊之密展出的多款创新设备成为亮点,例如YL3-V250F以精简操作流程和节能设计,开创了塑化注射技术新篇章;YL-H300F适合复杂流道和薄壁加工;YL-C50L则以高强度合金钢C型合模机架保障长期稳定生产。更引人注目的是,伊之密在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领域的突破,其3200T注射成型机可生产大型镁结构件,注射量超11kg,注射压力达100兆帕,完美适配低空飞行器的轻量化需求。
“我们为大疆无人机和小鹏汽车旗下汇天科技提供塑料件热流道解决方案,助力无人机和飞行汽车的轻量化生产。”广东弗伦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熠介绍,公司通过热流道技术优化塑料部件生产,并在快速换色、防止发黄发黑等方面拥有专利解决方案。他还透露,弗伦克正探索农业无人机部件的应用,试图将低空经济的触角延伸至农业场景。

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王谭在“AI×绿色转型×低空经济”前沿对话中进一步阐释了飞行汽车对材料的极致需求。他指出,飞行汽车需在造型美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安全、制造成本与重量控制间找到平衡。小鹏汇天采用环氧基碳纤维并优化固化剂配方,同时尝试将短纤维增强SMC模压工艺应用于部件制造,以兼顾外观与力学性能。王谭强调,公司在飞行汽车方面,年产目标为1万台,远超传统航空器,这对材料的工艺适配性提出更高挑战。
然而,低空经济的材料需求也为橡塑业带来更多的挑战。高性能材料研发需攻克耐高温、形状记忆等技术难题;材料标准与检测体系尚未完善,导致选材盲目;产业链协同不足,塑料供应商与飞行器制造商沟通存在壁垒。这些问题提示行业需在技术、标准和协作上加速破局。

新材料赛道:可持续与高性能并驱
在低空经济之外,新材料赛道同样是CHINAPLAS 2025的焦点。固态电池、聚酰亚胺(PI)薄膜、可降解材料等创新成果展现了橡塑行业在高性能与可持续性上的双重突破。
作为当前市场的热门品类,固态电池凭借体积减半、能量密度翻倍、续航突破1000公里等优势,为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本次展会上,佛塑科技不仅展示了电容薄膜、偏光膜、透气膜等核心产品,其现场工作人员还透露,公司锂电池湿法隔膜已适配固态电池生产需求,未来将持续优化性能。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半)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元,其中,低空经济将成为重要应用场景。去年底,佛塑科技携手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合作的锂电池复合集流体膜材料项目,种种这些,都标志着其在高端材料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佛塑科技已与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合作推进锂电池复合集流体膜材料项目,这些举措标志着其在高端材料领域的布局正不断深化。

在展会上,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的展台人气火爆,其展示的核心产品——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专用退火装置凭借多项技术突破成为焦点。该装置具备40m/min的高速生产能力、±3℃的精准温控以及能耗降低20%等优势性能。公司总经理秦志红介绍,仕诚正携手辽宁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开展“四方联合研发”,致力于突破PI薄膜生产装备的技术瓶颈,以满足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通信、柔性显示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需求。此外,秦志红透露,仕诚计划于2025年6月在佛山举办“亚洲先进膜材料发展高峰论坛”,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可持续材料同样引人注目。广东一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水溶膜技术可在30-40秒内完全降解,无毒无污染,适用于医疗防护服和日用品包装。生产主管黄天浩表示:“我们正与广东省科学院合作,开发更多环保产品。”一龙的改性塑料和功能母粒产品在展会期间也吸引了众多客商,充分展现了其在多元化发展中的潜力。

广汽研究院前瞻设计部总师陈奎文在论坛中指出,低空经济对材料的需求远不止飞行汽车制造,还涵盖新型机场、商场服务体验等生态场景。他强调:“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套用现有材料,而是探索跨领域材料融合。”而秦志红的观点道出了中国橡塑行业的独特竞争力:“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于深度专业化与全局整合的双轨并行。”
在全球资源协同与本土产业链聚合的推动下,这场国际橡塑展留下的,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记忆,还是关于未来的无限思考空间,更是行业变革的新起点。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