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学装备展览会举办,第四届中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大会举行……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医学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在产品创新上取得不小的成效。其中,精准医学是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患者对个性化医疗需求的提升,加之精准医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精准医学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趋势。
具体来讲,精准医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测序耗材、药物合成材料等;中游主要提供测序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下游包含肿瘤诊断与治疗、遗传病研究、新药开发等。与传统医学相比,精准医学能够更精确更高效地治疗疾病,从而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精准医学的理念和研究范式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孕育出巨大市场空间。
截至目前,我国先后建设运营北京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成都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精准医学项目,取得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突破和研究成果。数据表明,我国精准医学市场规模从2016年310亿元左右跃升至2023年突破2400亿元大关。预计2024年至2029年,精准医学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2%左右,到2029年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显现出强大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尽管发展迅猛,但精准医学产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资源共享率较低,科技成果转化有待提高,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需要加强。同时,精准医学产业化涉及数据安全、人群隐私保护等问题,但我国相关伦理法规与监管规范尚不健全,尤其是基因检测等技术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与市场监管,检测公司鱼龙混杂,产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现象严重。未来,应坚持问题导向,从多方面施策,推动精准医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产学研融合创新是精准医学产业未来发展重要方向,要实现精准医学的临床突破、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需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实现战略导向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精准医学跨越式发展。需进一步制定产业监管政策与伦理规范,识别、预警并治理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促进精准医学产业发展与伦理风险防范的协调进行。
另一方面,为应对一些发达国家的生物医学数据封锁,要从依赖“他山之石”转换到锻造“本土利器”,推动全国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共享数据资源,引导资本重点支持本土数据库建设和工具研发。与相关国家建立新型数据共享机制,在开放创新中取得更大突破。(作者:陶应时 彭欣辉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