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每天都能遇见各色各样的人群,也会耳闻目睹稀奇古怪的事情。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凡事都躬体力行,也不必事事关心。每天忙完工作,然后在闲暇时间开心快乐,这才是最值得做的事情。
禅师们自知乐事年年减,但依然是难得日日闲。大师在参禅静坐中,忽然间就超越了物我的分别,也变得返璞归真。下面分享北宋道潜的两首禅诗,朴实无华,笔墨细腻,结尾表达出浓浓的禅意。
与怡然夜话
北宋:释道潜
云埋碧瓦寒侵户,榻照青灯夜色空。
故国十年无限事,笑谈如在梦魂中。
道潜是很多读者都非常熟悉的诗僧,他与大文豪苏轼的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诗歌酬答,相互调侃。有一次苏轼让歌女去接近这位大师,大师却吟出了一首名作,其中“禅心已作沾泥絮”,让东坡先生赞赏不已。大师有一次与另一位高僧怡然在夜间对话,即兴创作了这首诗,抒写了作者恬淡的心境。
道潜自幼家贫,不得已出家为僧,他勤学踏实,喜欢写诗,也结交了很多诗友。诗人有一次云游各地,并顺便去拜访了这位多年未见的禅师。禅师热情地接待了他,还留他在寺院过夜,二人促膝交谈,彻夜未眠。
开篇描述了周围的环境氛围,“云埋碧瓦寒侵户,榻照青灯夜色空。”夜色深沉、寒意习习,碧瓦在云层的笼罩下,反射着柔和的光芒。床榻旁的青灯在微风中闪烁,墙壁上的人影也在不停地晃动,更显出沉沉暗夜的空寂和苍茫。
大师们在一起无所不谈,他们时而说起过往的一些趣事,时而又开始谈论人世间的悲喜。怡然大师虽然也是出家人,但也会经不住感慨和叹息。而道潜好像更显豁达,后两句既是安慰的话语,也彰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
道潜含蓄地说,十年来风风雨雨、风云变幻,故国也经历了无数的大事小情。而今我们在一起畅谈,很多往事都已淡忘,似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忆起来。
诗人经过了无数的历练,终于从渺然归程的寻觅,转而重视对当下生命的体验。逝去的已经无法追回,不如爱惜身边的一花一草,珍惜餐桌上的一粥一饭,然后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鹤林寺
宛转回廊漫布金,萧条寒日堕墙阴。
门前合抱松千尺,黄鹤不来年已深。
鹤林寺,原称竹林寺,建于东晋,在镇江南郊磨笄山下。这座古刹曾多次在战火中遭到破坏,经过后世的重新修缮,并改名为鹤林寺。诗人在杭州修行,有一次去镇江游访,就顺路参观了一下鹤林寺。作者睹物生情,触动诗兴,抒发了内心的感怀。
前两句交代季节特征,并简要地描绘了寺院里的场景,“宛转回廊漫布金,萧条寒日堕墙阴。”时值深秋、天气渐冷,诗人漫步在禅院里的回廊中,周围落叶遍地、景色萧条。那些枝条稀疏的大树,在柔和日光的拂照下,于墙面投下婆娑的影子,更显幽静和凄冷。
“漫布金”,形容出枯叶金黄、随风飘舞的场景;“堕墙阴”,描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一个“寒”字,采用移情手法,表达出内心的凄凉感受;“萧条”二字,也奠定了荒凉、枯寂的基调,从而为下文蓄势。
诗人走出回廊,来到寺院的大门前,抬头看见一棵古树,周围只有一群说不出名字的飞鸟,传说里的仙鹤根本无法寻觅。诗人不禁感慨道,“门前合抱松千尺,黄鹤不来年已深。”
唐代才子崔颢曾在黄鹤楼赋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而一举成名,让李白也只能仰视。禅师的这两句诗意境相似,只是视线从邈远的天空,转到了地面的千尺大树,也寄寓了一份惆怅和悲愁。
“合抱松”,代表着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飞走的“黄鹤”,象征着一种美好的过往。诗人立足眼前,回忆过去,却并未展望未来。因为禅者追求清净自然的本性,而未来是无法预期的,充满混沌和虚妄,令人感到不安。